近期全国范围内多地暴雨不断,天气潮湿闷热,很多人出现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、皮肤湿疹、肠胃不适等不同症状。俗话说“湿气重,百病生”,雨季在养生调养上应注重清热祛湿,益肺补肾。

祛湿药食同源调理才是最佳策略

一、人体中湿气的来源

人体中的“湿气”主要有两个来源,一方面来自外界中的湿邪之气,中医中普遍认为,自然界中存在着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邪气,其中“湿邪”尤为强大,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会出现,也会联合其他“邪气”一同出现,比如常说的“风湿”“寒湿”等。湿邪一般会通过皮肤腠理最先进入四肢关节等处,表现为关节疼痛、麻木、四肢沉重等。

另一方面来自水液受阻产生的水湿,即因饮食不当或者出现病理状况导致脾胃运化失常,水液和五谷等物质就会掺杂在一起,聚集成湿气,继而反过来阻碍代谢,故而可能会出现不思饮食、腹胀肥胖、腹泻不爽等症状。

二、湿气常在祛湿药要经常吃吗

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,吃了许多祛湿药,有些当时见效,但是时间长了又变回了老样子。因此有人无奈地问:“难道祛湿就要一直吃药吗?”

其实,对很多人而言,“湿气”就像是一个强敌,会时不时攻击本体器官,“你强它就弱,你弱它就强”,所以祛湿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的过程,不仅在病情严重时需要药物的调理,更应该注意在日常饮食中调养。

三、四神汤助你远离湿气

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健脾祛湿的药膳——四神汤,只有四味药食同源的食材,制作简单,口味较佳,可以长期食用,从而远离湿气的困扰。

1、茯苓

标准的药食两用中药材,性味甘淡、平,说到功效,最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利水渗湿,它也的确以祛湿为长。除此之外,茯苓还可以健脾,脾虚会导致湿气重,茯苓可以使脾气健运,恢复脾运化水液的功能,这一点在脾虚之人经常服用的参苓白术散中就有很好的体现。

2、山药

亦是药食同源的药材,山药以补虚为长,味比较甘甜,能直接入中焦补脾胃,而且偏润,祛湿的力量没有茯苓那么功专效宏,但是它还具有固肾益精的功效,能平补肺脾肾三脏,对于脾虚湿侵引起的泄泻有很好的作用。

将山药切片,炮制干燥,然后用麸炒,这样健脾的效果才会更好。

3、芡实、莲子

两者各方面都比较相似,都是睡莲科植物的种子,性平,味甘涩,都有补脾益气,益肾涩精的功效。不过莲子的补脾效果要强于芡实,而芡实的祛湿效果又强于莲子,二药相配,也算是相得益彰。

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,其中“四神”是指:芡实(薏仁)、莲子、 山药、茯苓。这四位“神仙”,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,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、养颜、祛湿、降燥等诸多益处,几乎发挥出了“无敌”的功效。

(注意: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: 1: 11,各20g,煮熟后放入少许盐和米酒调味即可。)

在此方中,芡实一方面可以直接在功效上辅佐茯苓加强药效。另一方面因其可以补肾固精,增强肾脏功能,在中医中,“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”,先天可以助力补养后天,故而也能间接达到补益脾脏的效果,一起充当了佐药的角色。

整体而言,四神汤这款药膳用药精简,但是祛湿健脾功效很强,且方中之药性味都较为平和,食用起来没有过多负担,适用人群较广。

温馨提示:四神汤食用时,禁食寒凉刺激、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;不要与其他药物同用,可具体咨询医嘱后根据个人情况而定;若是出现热症,常见面红、口渴、口干、手脚发热、大便干结等症状应停止食用,祛湿不但要健脾除内湿,也要注意外在穿着上保持温暖干燥,维持居住房间的干燥通风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