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武侠小说中,即使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,也会有一个最为脆弱的“罩门”。一旦对手攻击了此处,轻则受伤,重则丧命。“罩门”这种说法属于作者行文过程中的一种“设定”,并非真实存在。但大家不知道的是,“罩门”或许真实存在,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它就是——肚脐!

肚脐有这3个特征的人或许比别人更长寿

一、肚脐对人体的重要性

脐大容李者,寿相也。——这是《诊病奇侅》中对于寿相肚脐的形容,肚脐大、圆、深,饱满到可容下一个李子(古代的小李子),代表了您有丰厚的长寿资本。肚脐的不同形状反映了人体不同的症状。专家表示,好的肚脐大、圆、深,说明先天元气很足。

中国人的肚脐的直径一般是0.8厘米~2厘米。

肚脐大:肾气足

肚脐圆:脾胃气足

肚脐深:心气足

肚脐是我们曾经与妈妈“合为一体的证据”,中医称之为“血脉之蒂”。肚脐独特、重要,但又脆弱。

1现代医学认为

肚脐处皮肤很薄,且几乎紧挨着腹膜,而腹膜又包着内脏,若肚脐受到刺激,分布在腹膜上的大量神经末梢就会收到危机信号,从而支配身体做出反映。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,用力抠肚脐的时候,会有种奇怪的“肉中刺”的感觉,有的人抠肚脐的时候,尿道还会有刺痛感。

2中医学认为

脐为五脏六腑之本,元气归藏之根。

翻译一下,肚脐是人体精、气、神、血往来之要道,是元神出入之要塞。因为肚脐很重要,所以它还有一个独特的穴位名称“神阙”。而且,神阙穴与冲脉交汇,与督脉相表里,为经络之总枢,统属全身经络,联系五脏六腑。

所以说,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,都认为肚脐是人体的一个关键部位,毕竟在它的身后,藏的可是人体重要的——五脏六腑!所以,保护好肚脐就是保护脏腑,健康寿命自然少不了。

二、肚脐非常容易受寒

肚脐最容易感受风寒湿邪,这也是很多人一露肚皮就“窜稀”的原因。

如果您的肚子经常咕噜叫(非饥饿状态),且位置位于下腹部,叫做“肠鸣”。现代医学认为,肠管蠕动时,肠腔内气体、液体随之流动,会产生断续的气过水声,即“肠鸣音”,一般每分钟4~5次。

肠鸣音增强,就会听到咕噜叫的声音,常见于肠道功能紊乱、肠道内容物(如消化道出血)刺激、肠道炎症、早期肠梗阻,甚至肿瘤引起的肠道管腔狭窄。中医认为,腹胀肠鸣的产生病因多为“寒”和“气”。

1

寒气重,水气多,气从水中过,就会引发响声。

寒邪有外寒和内寒之分,外寒寒邪直中,内寒脾胃阳虚。

比如,夏天贪凉饮冷,肠胃受不了就会冻得“打哆嗦”,随之招来腹痛。

2

“气”的原因多为“气滞”和“气虚”。

老年人多因“气虚”,中气不足,脾胃运化无力,常出现体倦乏力、小腹下坠、肠鸣腹胀腹泻。

还有一些人,脾气急躁,抑郁烦闷,属“肝郁气滞”,更容易出现腹胀肠鸣,有时感觉放个屁会舒服很多。这在临床上多称为“肝气犯脾”“肝脾不和”。

三.如何养护肚脐

1敷姜片

治肠炎:生姜主要有温中散寒的功效,受凉或饮冷后肠胃不适,可把生姜片敷在肚脐上,有一定的治疗肠炎作用。

治腹泻:因受寒着凉或消化不良引起腹泻时,可用生姜片敷肚脐上,用医用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固定,两日后取下,再敷一片,一般可治愈。

2填花椒

南怀瑾在《我说参同契》中曾说:“花椒、桂圆肉、艾绒,捣碎,睡觉敷肚脐”,用以调理肠胃、养血安神。

这个方子可以温阳祛湿,对手脚发凉、宫寒、痛经、失眠、风寒感冒都适合,也适合大多数人使用。

3灸肚脐

在肚脐上做艾灸,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类疾病的主要外治疗法之一。居家可以自己用艾条或者艾盒进行简单的艾灸。

4熨肚脐

熨法其实就是热敷,可以用布袋装适量粗盐,或者让医生组配更适合自己的药包,简单加热后热敷于肚脐上方,或者直接用暖水袋也可以,常用于调节各种急慢性胃肠道疾病、妇科疾病、遗尿、咳嗽等。

5摩肚脐

老一辈人最常用这种方法,用药油(可选百草油、艾油、姜油及其他精油)在肚脐眼上涂抹,然后用手在肚脐周围进行按揉,尤其适合调治儿童因乳食积滞、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腹泻腹痛、呕吐等情况,可以和小儿推拿的摩腹手法一并使用,效果更好。

温馨提示:由于肚脐(神阙)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,与五脏六腑相通,根据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的原则,养护好肚脐可以对全身起调节作用上面5种方法都是居家可用的,但是若不适较为明显时,应找医生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