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认为,人体内有阴阳二气,阴阳调和,身体机能就可正常运转,养生其实就是养阳。阳气是人体生命之主宰,它的“温煦”作用可以使身体保持温暖,“气化”作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,“卫外”作用可以防御外邪侵袭。当阳气不足或者运行不畅时,人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,甚至还会容易患病,减损寿命。那么,哪些人的阳气容易出现问题呢?中医养阳要怎么做呢?

早春养生重在养阳中医推荐做5件小事

 

一、哪些人的阳气易出问题?

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会损伤阳气,尤其要当心以下4个不良习惯。

1熬夜

白天活动消耗阳气,夜间睡眠则能使阳气得到充分休息和补养。若在子时(23点至1点)阳气升发之时还未入睡,会打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。

2露脚踝、肚脐

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少、循环慢,且足踝部皮下脂肪层较薄,保温性差,如果不注意踝关节的保暖,会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。腰部为“带脉”所行之处,又是肾脏所在的位置。裸露腰部、肚脐,会损伤肾阳,引起胃肠功能紊乱。

3常喝败火茶

反复上火多为虚证,常见症状为口干口苦、眼睛红肿、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、咽喉痛、流鼻血、大便干结等。同时,伴有舌色暗淡、口唇淡白、舌苔薄白、失眠烦躁等,此时不宜盲目清热,否则会耗伤阳气。

4过量吃水果

有人一吃水果就感到腹部寒凉、胀满或腹泻,他们不仅没法消化吸收水果的有益成分,还会影响脾胃之气,进而损伤阳气。体质偏温热,吃些偏凉性的水果,如瓜类、柚子、香蕉等。体质偏寒凉,吃些偏温热的水果,如桃、芒果、荔枝等,能帮助机体平衡。普通人可以选择常温、性偏平的水果,如苹果、葡萄、菠萝等,但也要注意别过量。

二、早春养阳需要怎么做?

春天万物生发,正是补阳的最好时节,特别是一些本就阳气不足的人,需要赶紧行动起来。

1吃芽食甘

春季芽类食物有香椿芽、黄豆芽、绿豆芽、竹笋、豌豆苗等,多吃“芽”有利于肝气疏通、健脾和胃,缓解春季气候干燥所导致的“燥热”。除了选食芽类食物,《黄帝内经》五行五味理论提出“肝色青,宜食甘。粳米、牛肉、枣、葵皆甘”。指出春天要食甘,因为甘性温,能助阳气升发。

2变静为动

人体要改变冬季的“静”养,以“动”养阳。此时可以早睡早起、多参加室外活动,克服倦懒思眠状态,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,才能精力充沛。

3心态平和

中医认为,春天是肝气升发、肝血补充的季节,肝脏喜欢在一种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工作,要避免肝气郁结,平时保持心态平和、乐观,可以经常听音乐、看书、写书法等。

4注意保暖

眼下刚立春,气温还未转暖,不要过早减掉冬衣。乍暖还寒,气温变化又大,过早减掉冬衣,身体可能难以适应,会导致抵抗力下降,诱发呼吸系统疾病。

5梳头泡脚

此时人体阳气顺应自然,具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,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、代谢旺盛、生长迅速,梳头有利于疏利血气、传达阳气。立春后,晚上泡泡脚可驱除冬天积在体内的寒气,助养人体阳气。

温馨提示:泡脚时要注意,以温水慢慢加热,每次泡脚30分钟,身体感觉温暖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