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睡前你都会做什么呢?
抓住一天中最后的时间玩手机、刷视频?还是会把握住这个养生“黄金期”?
一说到“睡前养生事”,你是不是就想到了泡脚?但今天要说的是,可是比泡脚还养人的艾灸——
艾灸,相信稍微懂点养生的朋友都不陌生。它是用点燃后的艾条烧灼、熏熨皮肤,属于热疗法。因此,艾灸有温壮元阳、激发经络之气、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、健身防病的作用,是中医“天人相应”治疗特点的充分体现。
中医典籍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。”意思是说,针刺治不了的病,灸法能治。
宋人所著《扁鹊心法》尤为推崇:“保命之法,灼艾第一。”
简而言之,睡前用艾灸,不仅有助提升正气,还能增强身体的防病、抗病能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:艾灸不同的部位,还有其相应的养生疗效。接下来,就给大家推荐几个养生穴位——
三阴交穴:养肝补肾、排光湿气
特别是对于因气血不足、阳虚有寒导致的失眠者,三阴交穴的安神助眠作用更明显。
除此之外,艾灸三阴交穴,还可以健脾益血、养肝补肾、清泄肝火、育阴潜阳、行气活血、祛湿、止痛。
神阙穴:养护脾胃、消小肚子
神阙穴在我们的肚脐眼上,又名脐中,堪称人体的“长寿大穴”,有收降浊气和防治疾病之功效,常用于腹痛、泄利、便秘等证。《针灸资生经》就曾说过:神阙主“久冷伤惫脏腑,泄利不止,中风不省人事等疾,宜灸神阙”。
用艾条对神阙穴进行施灸,可防治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。
常灸神阙穴,血液循环畅通了,脾胃功能恢复了,便便也顺畅了,那不少人因肠胃失调导致的小肚腩自然也就消了~
足三里穴:温肾补脾、通便
炎热的夏季,很多人都在靠冷食冰饮“续命”,嘴瘾是过足了,但脾胃也因此被伤了个透。
脾胃虚弱,就会引起一系列不适,如口淡无味、食欲不振、脘腹痞满、胸闷欲吐、腹胀腹痛、大便稀溏等等。
足三里穴是养生大穴之一,属足阳明胃经,有补益脾胃、调养气血、温肾固涩止泻之效。
值得一提的是,睡前艾灸足三里穴,还可促进胃肠蠕动,特别适用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。
取穴:四指并拢,食指上边缘紧靠外膝眼,小指下边缘与小腿胫骨前脊交汇处,即为足三里穴。
小提醒:艾灸温热力足,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口干、咽部不适等“上火”症状。在艾灸过程中,小口多次饮用温水,即可避免或缓解。
看到这,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?别急,睡前艾灸也是有讲究的——
天热睡前艾灸,注意3点
一般来说,每次艾灸时间以20-30分钟为佳,每周2~3次即可。
艾灸时间过长,容易出现“晕灸”的症状,如头晕、恶心、出汗、喉咙干等。
当然,也会有人觉得20-30分钟已经够久了,手持艾灸的话会感觉到酸累。
这时,大家不妨选用温灸器施灸,更方便卫生,而且躺着就能施灸。
温灸器是一个有盖的小盒,盒上有小孔,把艾条剪短放入盒里,点燃后盖好,用布包裹着,放置穴位上施灸即可。
将艾条点燃后,距穴位皮肤3~5厘米处进行热灸,具体距离可根据个人体感及时调整。
以艾灸处出现潮红或微红,并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深层,有热感透入肌肉并出现扩散或传导为佳;但不宜离皮肤过近,以免烫伤皮肤。
- 阴虚有热者:多表现为口干口苦、舌红苔黄、潮热盗汗等。
- 孕期女性:尤其是体质偏热的孕早期女性,不宜在腹部施灸,否则容易流产。建议到医院由中医师辨证施灸。
- 糖尿病病人:多存在感觉障碍,对外界温度不敏感,容易被艾条烧伤,且烧伤后伤口极难愈合。建议到医院由中医师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