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伏”应该吃什么?二伏养生有讲究,看完涨知识了

2022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,称为“初伏”。现在初伏已过,三伏天的第二道关卡——“二伏”,转眼间也来了。

2022年的“二伏”,从7月26日便开始了。全国名中医,全国优秀中医博士刘启泉表示:初伏,二伏,末伏,彰显的是炎热的过程,根据不同的天气变化,养生的方法也不同。

也就是说,虽然我们已经过了“头伏”,但依靠头伏的养生方法去应对“二伏”,其实是不太合适的,温度出现明显的上升变化。在这其中,饮食则是最有必要改善的一个方面。

 

“二伏”应该吃什么?二伏养生有讲究

 

俗话说“头伏吃饺子”,究竟有什么意义?

头伏吃饺子,其实早在汉朝就有所记载,东方朔在《郊祀记》的注释中写明:“伏者,谓阴气将起,迫于残阳而不得开。谓之伏日也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三伏天之所以这样热,其实是天地间阳气压制引起所为。

三伏天以,天气逐渐转凉,阴气盛行。突然的天气环境变化,容易让人体不适应,从而更容易生病。

而“头伏吃饺子”,饺子形似元宝,意味着“藏金(精)长伏”,有利于留存身体阴阳平衡,维持健康状态。因此,三伏天吃饺子,家家户户往往会使用黄瓜,苋菜等清热利水的食物做馅料,利阴补水,更好地过度三伏天。

由此可见,初伏吃饺子,是有着一定养生意义的。但如今已值“二伏”,和初伏一样,二伏天想要养生,同样有适合的食物。

 

“二伏”应该吃什么?二伏养生有讲究

 

“二伏天”适合吃什么?3句古语给你答案

二伏天吃什么?其实和初伏一样,民间也早就给出了养生答案,主要有这3种:

第一种:“头伏饺子,二伏面”

这是北方的民间俗语,顾名思义,就是头伏要吃饺子,二伏则要吃面条。

一方面,是基于我国北方的饮食习惯,多数本身就以面条为主食,二伏吃面条自然无可厚非。

另一方面,二伏相比初伏更加炎热,身体在温度调节的过程中,也会损失较多的能量。而面条作为容易吸收的碳水,能够迅速消化,并且补充能量,避免二伏出现血气不足,身体虚弱的情况。
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面条对血糖的影响能力较大,所以不建议多吃。尤其是高血糖,高血压患者,还是少量食用,并且增加蔬菜,豆制品等有益于健康的食物比重较好。

 

“二伏”应该吃什么?二伏养生有讲究

 

第二种:“头伏火腿二伏鸡”

和北方不同,南方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。在三伏天也不例外。

在南方,更多的人坚持“二伏吃鸡”的习惯。鸡肉的营养丰富,并且脂肪含量较少。用中医的话来讲,即鸡肉“无燥热之患”。

在炎热的二伏,吃上一些鸡肉,在补充蛋白质,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同时,还不容易上火,自然是三伏天内食用的肉类首选。

第三种:“二伏防湿气需饮茶”

在二伏天饮茶的习俗,多集中在沿海一代。三伏天暑气横生,同时空气中的湿气也会上升。

而俗话说得好,“千寒易去,一湿难除”。所以,提前在三伏天饮食养生,预防湿气入侵身体,是必要的养生行为。在“二伏防湿”方面,饮茶则为一把好手。

中医认为,茶以降气,健脾为主。在二伏天适当饮茶,有利于促进脾脏运转,调理身体水利,从而达到除湿补阴的效果。所以,对三伏天养生感兴趣的朋友,在二伏以降暑防湿为目的,养成饮茶的习惯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面条,鸡肉,茶,这3种食物,是民间总结多年,在二伏天时的饮食选择,养生爱好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尝试,调整自己的饮食计划,或能对健康产生不错的帮助。

 

“二伏”应该吃什么?二伏养生有讲究

 

除了饮食以外,“二伏天”也有一些其他的养生事项:

比方说“多多饮水”:

补充足够的水分,才能有效弥补因天气炎热,流汗而导致身体缺失的部分,保持充分的水液平衡,脾脏运转才能更加顺利;

又比如说“泡脚”:

泡脚能够刺激脚底脉络,促进血液循环,对祛除暑湿,提升醒脑,有不错的帮助。

最后是“艾灸”:

作为中医传承下来的传统方法,同样在祛湿升阳方面,有着不错的效果。例如关元穴,中脘穴,丰隆穴等,都是非常推荐的除湿穴位。但在艾灸的过程中,也要尽量在有经验的人士或中医监督和指导下

进行,避免受伤。

总而言之,二伏已至,养生的方法也需要改变。先从饮食入手,吸取中医和民间的经验和知识,从而有效调整自己的养生生活,顺应天时以养生,健康也会随之而来。